中國登山協會滑雪登山賽辦賽指南(2021年版)發表時間:2021-10-27 11:11來源:中國登山協會 中國登山協會滑雪登山賽辦賽指南
為落實“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精神,促進滑雪登山運動的健康發展,規范滑雪登山運動賽事的組織,保護人民群眾的正當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監管服務的意見》以及本運動項目賽事特點及要求,制定本指南。 一、辦賽基本條件 (一)滑雪登山運動賽事申辦和審批 按照《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國家體育總局第25號令)(附件1)第二章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組織條件 主辦方、承辦方應成立賽事組委會,建立體育、公安、衛生等多部門聯合“一站式”服務機制或部門協同工作機制,落實醫療、救援、衛生、食品、交通、安全保衛、生態保護等相關措施。 (三)技術條件 1.專業技術人員 主辦方、承辦方應根據《滑雪登山競賽裁判員管理辦法》2021試行版(附件2),做好各級裁判員的選派和監督管理工作。裁判員應持證上崗,按照競賽規則、規程及相關操作規范進行賽事判罰和組織。 2.比賽場地設置規范 比賽場地辦賽要求:參照《國際滑雪登山聯盟(ISMF)賽事組織規則》2020-2021版的技術規范執行(附件3):起點區域設置規范、終點區域設置規范、短距離賽高度剖面圖示、短距離賽排位圖、短距離賽時間表示例、接力賽交接區圖示、補給區域設置規范。 3.計時系統 中國登山協會認證的滑雪登山賽事計時系統。 二、賽事標準 滑雪登山比賽分為 A、B、C、D 四個類別等級,具體為: (一)A類比賽:也即高水平競技錦標類比賽。由國際 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或國際滑雪登山聯盟認可的正式國際性比賽,包冬奧會、冬青奧會等綜合性運動會中的滑雪登山比賽和世界錦標賽、世界青年錦標賽、世界杯、亞洲錦標賽、亞洲青年錦標賽和亞洲杯等國際性滑雪登山比賽。由中國登山協會主辦的全國性滑雪登山比賽,包括全國錦標賽、全國青年錦標賽、全國少年錦標賽;以及全國冬運會、冬青會等綜合性運動會中的滑雪登山比賽。 (二)B類比賽:也即推廣類比賽,由國際滑登聯認可的國際性邀請賽,包括國際滑雪登山大師賽、國際滑雪登山精英賽;由中國登山協會主辦的全國性滑雪登山邀請賽,包括精英賽、挑戰賽等。 (三)C類比賽: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的本行政管轄范圍內的地方性運動會中的滑雪登山比賽、地區錦標賽等;由各行業體協組織的本行業范圍的滑雪登山比賽。 (四)D類比賽:由社會機構、團體、企業等組織的群眾性和商業性滑雪登山比賽。此類賽事須向中國登山協會備案,并按照《中國登山協會滑雪登山賽事辦賽指南》接受監督和指導。 三、比賽項目及規則 滑雪登山運動目前是青冬奧會項目,并且已經成為2026年冬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一)比賽項目 包括:垂直競速、短距離、個人越野、團隊賽、接力賽。 注:舉辦A、B類賽事至少要包含2個以上的項目。 (二)比賽規則 國際性比賽按照國際滑雪登山聯合會(ISMF)的《滑雪登山競賽規則》2021版執行(附件4);全國性比賽由中國登山協會參照ISMF的《滑雪登山競賽規則》,結合我國國情修改制定并執行;各?。▍^、市)舉辦的滑雪登山賽事以及群眾性和商業性滑雪登山賽事可參照上述規則執行。 四、辦賽基本程序及要求 根據舉辦的滑雪登山賽事類別等級不同,辦賽程序略有不同,其基本程序及要求一般為: (一)達成合作意向 商談合作事宜,簽訂合作意向書。 (二)賽事申辦和審批 按照《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國家體育總局第25號令)(附件1)第二章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初步考察評估 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前往現場考察,對辦賽的基本條件進行評估,做評估報告,并擬定辦賽方案。 (四)談判、確定協議 考慮相關方組織條件、收益回報和其他特殊事項處理意見等因素,通過談判明確相關方職責、權利和義務,并簽訂辦賽協議。 (五)成立組委會和競賽委員會 成立組委會,設立辦公室和各賽事保障部門,制定賽事組織方案、賽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賽事安保方案、賽事轉播方案等;成立競委會,組建裁判員委員會、仲裁委員會,確定技術代表、仲裁、裁判長、各崗位裁判員等技術官員。 (六)競賽場地和比賽器材 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準備滿足辦賽需求的競賽場地器材和配套設施設備,對競賽場地進行規劃布置,并保證競賽場地的賽時使用權。 (七)制定并發布競賽規程 競賽規程中應明確比賽時間、比賽項目、參賽人員資格、參加辦法、比賽方法、錄取名次、獎勵辦法等技術信息;還應明確報名報到、技術官員選派、興奮劑和性別檢查、食宿交通、保險等賽事保障信息?;┑巧劫愂卤荣悤r間一般為2-4天,具體應根據比賽項目、參賽人數、比賽形式來確定,制定具體日程時應避免同一天某個小項舉行多于兩輪的比賽(短距離賽除外)。 (八)發布通知,組織報名 發布賽事通知,組織參賽對象報名。通知賽事技術官員做好賽事各項執裁準備工作。 (九)對賽事做風險評估、做相關預案 根據賽事類別等級和特點,分析賽事存在的風險點,制定賽事工作預案、防疫預案及安全應急預案。 (十)報到、做賽前準備 組織技術官員和參賽人員報到。定線員于比賽前5天抵達場地,開展賽道、比賽場地設定工作;技術代表和裁判長于比賽前2-3天抵達賽區,并對賽區的賽道、場地規劃布置、運行流線、裝備器材、配套設施設備、后勤保障等各方面準備工作進行檢查;仲裁和其他裁判員于賽前3天抵達賽區。參賽人員一般于賽前2天抵達賽區,賽前1天進行報項確認。 (十一)召開相關會議 召開技術會議、工作會議、媒體通報會等,進一步明確賽事相關技術信息和保障信息,并對外發布。 (十二)開幕式和頒獎儀式 滑雪登山賽事開幕式環節流程盡量簡化,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滑雪登山賽事按照奧運頒獎模式組織頒獎儀式,具體為:運動員入場,宣布成績并介紹頒獎嘉賓,然后由嘉賓為運動員頒獎,先頒第三名,然后第二名再第一名。開幕式和頒獎儀式具體由組委會相關部門牽頭制定方案并實施。 (十三)組織比賽 賽事技術官員與組委會各保障部門協同工作,確保賽事安全、有序運行。 (十四)賽后總結 比賽結束后,由技術代表、裁判長提交賽事報告,對比賽的各方面進行全面總結、評估和記錄,并將賽事秩序冊、成績冊、相關報告等材料整理歸檔。 五、賽事服務事項 (一)專業技術人員選派 主辦方或承辦方應按照中國登山協會《滑雪登山競賽裁判員管理辦法》(2021試行版)的規定選派和監督管理賽事的裁判員和定線員。 (二)賽道及場地規劃 1.賽道要求 根據不同項目,賽道要求也不同,具體如下: (1)垂直競速:賽道距離3-10千米,累計爬升400-700米。在封閉的雪道上進行比賽;也可以在雪道外進行,但只能沿著最小寬度為2米的預制賽道進行。平均坡度應至少15度。終點線后的區域須盡可能平坦,并至少6m寬。 (2)短距離:賽道距離約300米,累計爬升80米以內。應在便于到達、便于觀眾觀看的場地進行;起點到賽道最高點有80米的高差;有足夠的攀登和下滑區域。 (3)個人越野:賽道距離8-20千米,累計爬升800-1900米。在雪坡上至少進行3次上升/下降,單次上升不得超過累計爬升的50%。累計海拔差(正+負):至少85% 的部分必須穿著雪板進行; 步行(允許拿著雪板)的部分最多為5%(人行道、森林小徑等非雪地路面); 背板技術部分最多為10% (山脊、陡坡等)。 (4)團隊賽場地近似個人越野賽場地; (5)接力賽場地近似短距離賽場地的設置。 2.功能區配置 主辦方或承辦方應根據賽事需要,對賽事功能區進行規劃和布置并做賽事運行流線設計。由賽事技術代表或裁判長進行檢查確認。一般地,滑雪登山場地包括以下區域: (1)觀眾區 包括一般觀眾區和VIP觀眾席。 (2)比賽區 A.檢錄區;B.起終點區;C.賽道區;D.補給區;E.成統區;F.成績公示欄;H.申訴和仲裁區; (3)其他配套功能室 休息區、大屏、音響及燈光控制區、網絡直播室,新聞媒體室,反興奮劑檢查室,醫療室。 (三)計時計分系統 由中國登山協會認證的設備提供商,提供設備和技術服務,由賽事技術代表或裁判長督促其檢查設備及服務的有效性。 (四)反興奮劑檢查 主辦方或承辦方應安排賽事反興奮劑檢查,遵照國家體育總局反興奮劑有關規定執行。 六、賽事保障事項 (一)建立賽事保障協同機制 賽事組委會應設立保障賽事運行的醫療、衛生、食品、交通、安保、氣象等相關工作部門,形成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制定并實施辦賽工作方案。 (二)制定并實施相關處置預案 對賽事進行風險評估,制定并實施賽事安保方案、安全應急預案、賽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賽事工作預案。 (三)購買保險 賽事組織者應為比賽購買賽事組織責任險,并要求參賽者購買滑雪登山相關的個人意外傷害保險。 七、賽事相關方責任和義務 賽事組織機構一般包括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及協辦單位,各方應具備的組織條件、責任和義務應通過協議作出具體約定。一般地: (一) 主辦單位 指發起舉辦滑雪登山賽事的組織或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一般作為滑雪登山賽事的主辦方,組織滑雪登山賽事。 (二) 承辦單位 指具體負責籌備、實施滑雪登山賽事的組織。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一般作為滑雪登山賽事的承辦方,承擔賽事活動場地、設施、人員、物資、安全等保障責任。 (三)協辦單位 指提供一定技術支持或物資及人力支持、協助舉辦滑雪登山賽事的組織。 八、其他 九、本指南解釋權歸中國登山協會。 十、本指南自 年 月 日起試行。 十一、附件: 1.《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 2.《滑雪登山競賽裁判員管理辦法》2021試行版; 3.《國際滑雪登山聯盟(ISMF)賽事組織規則》2020-2021版; 4.《國際滑雪登山競賽規則》2021中文版。 |